這是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中學習的技巧。當時的學習是有意識的想像眼睛放在柔軟的枕頭上,或是想像眼睛不是用力向外看,而是向內看。
博德加灣,是彼得列文博士培養出這種覺察方式的地點。
退潮時彼得努力看著沙灘,卻找不到潮池中的生物。
當彼得將注意力轉往地平線,感受到眼睛放鬆,開始意識到視野周圍。接著他不費力氣,自然地看到小生物在潮池中來回游動。
參考資料:
An Autobiography of
Trauma: A Healing Journey
專注於創傷復元與身心調節的創傷治療中心。結合EMDR、SE(身體經驗創傷療法)、阿德勒、DBT(辯證行為療法)、SMART(身體律動感官治療)、PPN(出生與出生前心理學)、TF-CBT(聚焦創傷認知行為療法)、基模療法、TRE(壓力釋放運動)、藝術治療、音樂治療。 與覓汨一起發展北台灣創傷治療/培訓中心 舉辦協助拒學兒童青少年拒學團體 與前馬偕團隊承接政府酒精減量方案
結合 EMDR、SE、阿德勒、DBT、SMART、PPN、TF-CBT、基模療法、TRE、薩提爾、藝術治療、音樂治療及頭薦骨,配合經顱磁刺激TMS與藥物,提供貼近個人需求的整合資源,療癒創傷。
李政洋身心診所 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
Created by ThemeXpose
0 意見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